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广西中医药》 > 1999年第2期
编号:10231624
广西壮族自治区1998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《中医儿科学》试题及答案选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广西中医药》 1999年第2期
     作者:

    单位: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广西中医药/990232 单项选择题(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,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,答案选错或未选者,该题无分)

    1.根据文献记载,我国最早的小儿医是

    (③)

    ①钱乙 ②万全 ③扁鹊 ④刘NFDAA

    2.诊断小儿疾病,尤为重要的是(①)

    ①望诊 ②问诊 ③闻诊 ④按诊

    3.积滞与伤食、疳证三者因果关系是
, 百拇医药
    (②)

    ①积滞伤食疳证 ②伤食积滞疳证

    ③伤食疳证积滞 ④积滞疳证伤食

    4.急惊风,气营两燔型的治疗首选方是

    (①)

    ①白虎汤和紫雪丹 ②黄连解毒汤、安神丸

    ③玉枢丹、保和丸 ④抱龙丸、安神丸

    5.小儿感冒的治疗,以下提法哪项欠妥?

    (③)

    ①以疏风解表为主 ②发汗勿太过

    ③出现兼证改治兼证为主
, 百拇医药
    ④病情需要可辛凉辛温并用

    6.证见阵发性痉咳,日轻夜重,咳剧伴深吸气样鸡鸣声,必待痰吐出后,痉咳才得暂缓,一日可发十数次至数十次不等,治疗首选方剂是

    (②)

    ①泻白散 ②桑白皮汤

    ③麻杏石甘汤 ④桑杏汤

    多项选择题(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~5个正确答案,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,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,该题无分)

    1.检查小儿囟门时要注意检查

    (①②③④⑤)

    ①是否闭合 ②大小 ③有无凹陷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④有无隆起 ⑤柔韧(紧张度)

    2.哮喘的临床特征主要有

    (①②③)

    ①哮鸣 ②气促 ③反复发作

    ④低热 ⑤常自汗

    3.以下哪些原因易导致麻疹逆证

    (②③④⑤)

    ①早期用辛凉 ②复感外邪

    ③正气不足 ④麻毒炽盛

    ⑤早期攻下

    判断题(判断下列各题,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“√”,错误的打“×”)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1.积滞在病因病理上有乳食不化与脾虚夹积的不同,故证候表现上有实证与虚中夹实之别。

    (√)

    2.只要惊风八候中的一候出现,即表示惊风已在发作。

    (√)

    3.小儿顿咳发生痉咳的病机是外邪引动伏痰,一触即发。

    (×)

    4.凡是小儿身体的局部或全身出汗很多者,称为汗证。

    (×)

    5.湿热胎黄,若湿热化火、发热、烦躁者,可用茵陈蒿汤合犀角散以清热解毒,凉血退黄。

    (√)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填空题

    1.小儿患病后传变迅速,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、易寒易热。

    2.囟门高凸,名为囟填,伴壮热呕吐者,为肝风内动之征。

    3.小儿泄泻的特点是,最易耗伤气津,甚者可引起伤阴、伤阳。

    4.五迟五软均为生长发育障碍所致的疾患,往往互为并见,临床上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;而五软则以痿软无力为主症”

    5.胎黄发生于新生儿期,指婴儿出生后全身皮肤、巩膜发黄为主的一种证候。

    名词解释

    1.易寒易热:是小儿病理特点之一。指小儿在疾病的过程中,由于“稚阴未长”,易呈阴伤阳亢,表现为热的证候;又由于小儿“稚阳未充”,机体脆弱,尚有容易阳虚衰脱的一面而出现的阴寒之证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2.痫证: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,临床以突然仆倒,昏不知人,口吐涎沫,两目直视,四肢抽搐,发过即苏醒,醒后如常人为特征。

    简答题

    1.为什么小儿感冒易出现夹痰、夹滞、夹惊?

    答:因为小儿脏腑娇嫩,体质柔弱,感冒肺脏受邪,失于清肃,气机不利,津液凝聚为痰,因此,小儿感冒易夹痰。小儿脾常不足,感受风邪,影响运化功能,稍饮食不节,易致食滞中焦,因此,小儿感冒易夹滞。小儿神气怯弱,感邪后,易致心神不宁,热扰肝经而出现一时性惊厥,因此小儿感冒易夹惊。

    2.疳证中疳积的表现有哪些?治疗和方法如何。

    答:疳积为疳之较重者,形体明显消瘦,肚腹膨胀,甚则青筋暴露,面色萎黄无华,毛发稀黄,如穗结,精神不振或易烦躁激动,睡眠不宁或伴有揉眉挖鼻、咬指磨牙,动作异常,食欲减退或多吃多便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治法:消积理脾

    方药:疳积散。

    病例分析

    梁某,女,9个月,主诉腹泻反复1个月。患儿为第一胎,足月,顺产,生后母乳喂养,未加其他辅食,1个月前,因母亲患病,停止吃奶,改食肉粥,此后患儿随即开始腹泻,大便日解7~8次,量时多时少,质稀色黄,带不消化食物残渣,气味酸臭而无粘液脓血,便前时有哭闹,不思饮食,夜不安寐,曾在某医院诊为“消化不良”而予黄连素,保济丸治疗2天,上症好转而停药,但此后患儿常易腹泻,继用上法治疗无效。现患儿每日大便5~7次,量中,每于进食后作泻,大便稀溏色淡,臭味不著,口不渴,纳少,形体略瘦,神倦懒动,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,指纹淡,显风关。

    答题要求:1.分析发病经过

    2.辨证诊断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3.目前治疗法则及方、药

    1.辨证分析:小儿脾常不足,加之喂养不当,未能及时添加辅食而骤然断奶。改变食品种类致脾胃不能运化而遭损伤。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,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,宿食内停,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故成泄泻。饮食所伤,积滞不化,故有泻下不消化食物残渣、气味酸臭等伤食症状,用保济丸等药治疗,食滞虽消而脾胃已虚,故平时易发泄泻。脾胃既虚而非独消导之剂所能胜任,故使用上法治之不能见效。脾气虚弱,清阳不升,运化失职,故大便稀溏,色淡不臭;运纳无权故见食后作泻,食欲不振;脾虚不运,精微不布,生化无源,气血不足,故见面色萎黄、神倦,且易反复。

    2.辨证诊断:泄泻,脾虚型。

    3.治 则:健脾益气止泻。

    方 药:参苓白术散: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山药、莲子、薏苡仁、白扁豆、砂仁、桔梗。

    (编辑 贺 云), http://www.100md.com